Wednesday, December 19, 2007

十六公司保惠堂史略

十六公司者,係李宗长、李宗光、黄仙水、许家标等,十六人公司开闭新地种植胶园之始,故以是名人,居民皆务农,俭朴敦厚,十之九皆会友。至1937年该堂会成立,兼开华小学校,首任传道黄猷亮先生,半年后,詹龙章先生续其工,作一年亦他往,江廷铨陈学铿,各相续任职年余。1940年冬,日军南进,诗巫沦陷,传道工作无奈停顿。1947年春,刘信镛牧师任职本堂,次年调任黄回章牧师,老牧陈修齐亦曾兼任焉,此1949年事也。1950年陈牧调任福源堂,由黄敏辉本处传道暂任半年,次年派何家和王贞钦女传道各任职两年,张玉珍一年,林向德牧师亦兼任一年。

至1957年派陈元旺任开汊港真神堂,及十六公司保惠堂,兼木诺布道所三堂工作,是年因旧堂破漏,乃召开执事会组织重建新堂之举,由主席李宗光,财政刘功银,文书陈元旺牧师,及监察陈梅庆等四人,向本坡及外埠热心会友募捐,筹得1万三千余元,卫理公会经济部津助5千元,於1959年11月29日举行新圣堂落成典礼,安和伯会督剪彩,邱文光博士主礼。陈牧连任9年后,乃升任沙临港及加拉知两堂工作,1966年派林国强牧师续任7年,1973年由蒋元祥牧师兼任一年,1974年,由林向德牧师娘李振清兼任,惜因治安关系,戒严之故,多数会友迁移市区,影响圣日崇拜,人数锐减,望祈代祷。

1975-1978年代理传道余清传先生他家住在24甲,每主日中午都赶搭南龙二号商船抵达十六公司主持礼拜,交通甚为困难,礼拜后搭原船回24甲,他不辞劳苦事奉主的精神可嘉。十六公司教友逐渐迁移,崇拜人数少,辛得李宗光会伯等热心支持不至太冷落了。

1979-1982年代理传道陈淑美女士,她今年自古晋打叻布道处调低该开叉港及十六公司牧会工作。十六公司交通极感困难,坡民与会友逐渐迁移,甚至在地方议会时,只有一位老会母出席,少年人5名,无法成会,教会四项捐则减少。

1983-1984年没有派司,知请学校校长林光希弟兄帮忙。从正月至四月主日崇拜与往年一样,但从第二学期开始教育部宣布明年关闭此地小学时,个个都人心惶惶,尽求搬家,目前只剩4家,可能还会迁去。因此该堂即在这年完成他的使命,走进历史。

Thursday, October 4, 2007

天道堂史略


1911年,西教士蒲鲁士李长水牧师南渡至砂拉越诗巫。蒲鲁士与富雅各教士商量,呈请拉者准许兴化人士移民至此。事成蒲鲁士返回福建兴化,於次年1912年招致会友101人,委陈秉忠牧师及方家明先生带领彼等南渡,同年5月22日抵诗巫。政府划定新珠山下游分上、中、下三区作为兴化肯垦场。当时陈秉忠牧师任传道,会众聚集茅屋中崇拜。

1913年,陈秉忠牧师返国携眷,并奉蒲鲁士命令,带领第二批会友40人南渡。至星洲时,陈牧师因是年受派星洲工作,该批会友乃自来诗巫,6月17日抵埠,与首批会友在一处工作。由时越王莅临巡视,见该地低窪,雨季潮汐泛滥,农产浸没,农民生活痛苦,乃前往后山探地,喜得山丘地带,逐僱伊邦斩树芭约30英亩,以供种植建屋之用。逾年会友披荆斩棘,群策群力,动工建筑教堂於山丘上,命名天道堂。是时因缺乏传道人才,乃由林文伟卢金加陈寿龙薛德和诸会友,於主日轮流主持礼拜。

1915年至1934年,叶见元魏谨丞庄济清林友徐张杰儒诸先生及黄治基牧师相续任本堂传道工作。教会执事筹款购胶园,作为兴化垦场教会之墓园。1934年,教会迁至新珠山左岸山岗上,即现今中兴小学校址。1935年,林满秀牧师受聘为本堂主任兼中兴学校校长。在其任职期间,教会兴旺,教友人数加增。陈家恩,林开臻,张锦英等执事发起建立新堂与校舍一座。1938年落成,楼上专献为圣堂之用,楼下作为中兴学校课室之用。

1941年,日军侵入本邦,教会工作发生困难,教堂驻兵,亵渎圣所。本堂教会暂借张锦英先生之大厦为主日崇拜圣所,由教友轮流讲道。后总会派何受良牧师为本堂主任。1945年5月,本堂因被日兵占用,故为联军空军当为军事目标,以致全部建筑物被炸,甚为可惜。光复后,教友重建堂校二座。

1947年何受良牧师受聘担任本堂传道兼中兴学校校长。次年刘信镛牧师被派为本堂主任。刘牧师与陈家恩、张锦英、林亚秀、卓福亮诸执事组织建堂委员会,建筑钢骨水泥堂所一座,即现今之教堂。是年11月奠基,次年春落成。1951年廉师姑受聘任本堂传道工作一年。1952年至1959年何受良牧师受聘为本堂主任。本堂在此时期,蒙何牧师,师母,黄淑英黄淑娥两师姑,以及诸热心会友积极为主工作,组织妇女服务会、识字班、圣歌队、主日学、青年团契、布道对、以致教会各种事工皆有进展。

1960年刘信镛牧师重任本堂主任。彼与陈家恩、黄金燕、张锦英、林亚秀等执事倡议建立牧师屋一座,於1961年中完竣,全部建筑费共2万4千余元。牧师屋落成后,执事部续即建筑圣堂之钟楼。该钟楼全部建筑费乃由黄淑娥师姑奉献,以纪念其先姐黄淑英师姑。1962年底,本堂会友林羡朗会伯,热心奉献2千元与本堂执事部财政拨出一部分款项,用以修理本堂讲经台。1964年6月,本堂执事部议决向张万卿先生购店屋一间,位于新珠山市,门牌10号,价1万4千余元,作为会产。

本堂自1962年起,主日学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原有教室不敷应用。执事部认为必须建筑主日学校一座,以广容纳。於1965年9月18日召开会议,议决组织建筑委员会。1966年建筑委员会开始募捐。次年8月间开始建筑,由陈氏建筑商-陈绍康工程师承建,标价3万7千余元。1968年6月23日上午举行主日学学校落成典礼,敦请李人仆会督主持。落成后建筑委员会又议决建筑主日学学校与牧师屋周围之篱笆及校前之洋灰路,以保护校舍之整齐与雅观。校舍之建筑费与设备总数共计4万6千9百71元4角7分。

1972年1月底,刘信镛牧师因身体健康欠佳,向卫理公会年议会请假3个月,其职位由蒋元祥先生暂代。是年2月3日刘师母许友梅女士蒙主召归天。同月10日刘信镛牧师亦因病离世,回到主怀安息,享受天堂永远之福气。自1972年8月1日至1984年12月31日,张超英牧师受聘为本堂主任。在她任期之最后6年(1979年至1984年),她被委任为诗巫教区教区长。因她一身兼任两职,工作繁忙,故年会派司部特委派张月明传道(1979-1980),卢凌强传道(1981年7月-12月),王理芳传道(1982年),和卓凤媛传道(1983-1984)为本堂助理。他们彼此配搭,分工合作,注重巡家及家庭礼拜,关心团契和主日学工作,所以教会各种事工都有进展。

本堂原有之圣堂乃建於1949年上山。奈因堂所已建筑多年而破旧不堪,且因会友人数逐年增加而不敷容纳。本堂执事有鉴及此,爱於1979年4月间召开会议,成立新圣堂建筑委员会。1980年9月开始移土工作,由莊玉光移土商承包,将本堂堂址和中兴小学校址铲平。同年11月30日上午11时举行动土礼,敦请方中南会督主礼。1981年初,由郑宗钦工程师绘图,呈上市议会批准。同年4月27日登报招标, 5月18日开标,施宗栋建筑商以RM35,7075中标承建。此新堂所分为二段;前段96尺乘48尺为圣堂,后段28尺乘62尺(双层)为副堂和主日学课室。建筑工程经一年完竣。建筑费与设备总数共计55万多元。1982年11月21日(星期日)上午9时30分举行新圣堂落成奉献典礼,各教区长囊礼,张超英牧师为主席,及年会教友领袖姚炳华先生献词。是日参加典礼人数甚多,挤满一堂;此新圣堂建筑工程得以顺利进行和按期完成,有赖于全能天父之引导;会督、会长、牧师和工程师之指导;建筑商之合作,其他有关人士之协助,以及主内兄弟姐妹热心奉献。愿一切荣耀归于上主。

1983年12月20日下午2时本堂青少年团契35周年感恩会,并出版纪念特刊。1985年1月至1990年11月林道顺牧师被委任为本堂主理。林师母黄素明传道则帮助推动各团契及主日学等事工。他们彼此配搭,分工合作,堂会各种事工都有进展。在这六年期间,本堂执事与会友,在全能天父的引领和牧师的指导之下,曾策划进行下列事工:

(一)购置福音车。为了方便传福音和堂会各种事工,本堂先后购置两辆福音车,共价马币4万6千元。

(二)购置地皮以供将来建堂设立教会。

本堂属下咖啡山布道处已设立多年,地点借用蔡加成先生住宅底楼。最近数年来,在该布道处附近地区,有数百间平民屋正在承建中。相信此地区周围必继续发展成为一人口集中之乡村或市镇,而是一个传福音设立教会的好场所。因此本堂执事会议决在此地区向黄育才先生购地1.90依甲(即5.72依甲的三分之一),位于SG.TEKU ROAD, LOT2861,价包括手续费共计RM70608,於1989年5月12日由刘恭迴律师馆办理过字手续。

(三)本堂青年团契成立40周年感恩会於1989年8月26日下午6时30分在本堂举行,并出版纪念特刊。

(四)扩建主日学所;因本堂主日学学生逐年增加,原有课室不敷应用,又因执事会和各团契没有办公室,故执事会於1987年间召开会议,议决扩建主日学所,即将原有之主日学所(单层)加建一层。经筹备策划,请郑宗钦工程师绘图呈上市议会批准,於1989年4月18日登报招标,5月3日开标,新艺兴建商以RM126000中标承建。建筑费和设备总数供计16万多元。1990年11月18日下午2时30分举行主日学所扩建落成感恩奉献典礼,敦请朱新进会长剪彩,蒋元祥教区长主礼,林道顺牧师为主席,邓玉岐博士和年会教友领袖黄祯华先生献词。此扩建之主日学课室;上层分为八间;一间为会议室,一间为团契室及六间为执事会和各团契办公室。

1990年12月1日蒋元祥牧师被委任为本堂主理,他也是本教区(新诗巫教区)教区长。主日崇拜分7点和9点15分两场。早场是用华语,另一场则华语兴化语并用,出席人数约450左右,妇女会於4/8/1991庆祝成立周年感恩会。17/8/1991与基督教教育组及主日学举行儿童营。成,青少团及儿童团契照常活动,儿童较难领导,次序很乱。少团於五月假期假南村三一堂举行三天的进修会,参加者得益良多。青团则於15-16/9往泗实曼归举行郊游野餐会兼与怀青举行联谊会藉以联络感情。主日学以学校分班式分发,有儿童,青,少年及成人主日学12班;再加上另二处,主日学总共有20班左右。诗班有成,青,少及儿童共四班。

1992年主理张超英牧师兼教区长,在急需助理时,朱新进会长安排神学生李爱心同学实习,短期同工陈丽芳参与事奉(约10个月,9月底离职)。10月初会长又临时安排神学刚毕业回来的徐孝彰弟兄来事奉。主日崇拜方面,除了上午华语及兴化语两场外,晚间在美景布道中心也举行一场,出席者平均25人。在五一劳动节举行执事、属长及职员事工研讨会。因漏水,牧师楼屋瓦及脚车亭换新,购置祷告室的桌、椅及跪墊,为布道中心购买一架钢琴等等。宣教信心奉献,除堂会推动外,成,青,少团也很努力,主要的目标乃在於“美景“。布道方面,青年诗班出外举行两次音乐布道会,举行个人布道训练及逐家个人布道,至於成人主日学,增加两班,青少年主日学人数也有些增长,法规的研读,举行了5次,参加者不理想,属长会举行6次事工研讨会。被安排在老人院主持两次礼拜。

1993年堂会目标“在真道上建立更关怀世人的教会“。主日崇拜出席人数:第一场有200多位,第二场有100多位。钟楼上装上霓虹灯十字架,油漆钟、圣堂、副堂上下所有外面及圣堂大门口墙壁。举办为期三个月的主日学教师训练会,供十二课。为了促进关怀工作,首先由信徒家庭开始而举行了两次“父母营“。

同年10月31日,第一次举行诗班、主席、领唱及招待员训练。同时于当日起,第二场崇拜完毕,会友们上30分钟的本堂基本信仰课程。本堂也参与祷告园兼训练中心的建筑费。乐龄团契正式于9月10日组成,参与者有30多位。出版本牧区的会友家长名录。咖啡山美景布道所的整个工程已告完成,并举行落成奉献感恩礼拜,全部费耗RM159,881.82。协助组织青少年团契及关心该处的主日学工作。举行第一次音乐布道会。

1994年主题“建立温馨的教会“。堂会性代祷查经会:增加一班,参与者43名。主日学增加7点场主日学两班(30多位)。儿童部有21班。成青少有5班。堂会也协助江上属伊班福音工作。在圣诞节及清明节分发福音单张。受难节举行堂会性禁食祷告。支持本堂一位会友参加MTS短宣训练课程。购买一辆大型福音车MAZDA牌,并将旧的一辆福音车赠送给咖啡山美景布道所。

1995年主题“建立大能的教会“-同心敬拜,虔诚生活“。代祷查经会:每周二晚上举行,共两班,人数达到53人,平均出席32人。乐龄团契每月举行两次(增加一次)。堂会性退修会于8月16日举行,参与者80多位。联合恩道堂举办第一届三福布道训练会。堂会也推动圣经比赛及每月读经抄写金句比赛。同年成立女少年军(诗巫第四届)。

1996年主题“建立超世又入世的教会-分别为圣,见证,关怀“。联合恩道堂举办第一届三福布道训练会。9月开始门徒训练课程。成立初级成年团契于3月中开始尝试聚会,在10月26日正式产生职员会。男少年军于七月成立,每周聚会一次,地点在中兴中学,出席人数有15至25位左右。堂会性造就班每月举行一次。做个移动的篮球架,提供青少年或成年人一个运动及联谊的机会。

1997年主题“神国降临,主旨得成,同一异像,合一见证“。分题:“领袖培训“。有13位青少年契友参与“四律“的马来训练。培养祷告精神:A)各团契在聚会前或聚会中举行5-15分钟之代祷。B)青少年和初成在主日清晨6时15分至6时40分举行晨祷会。C)每主日次序单有供应代祷事项给众圣徒。寻羊运动:藉着属长与牧者按着属别拜访及关心;藉着次序单鼓励执事、属长、各肢体职员以最适宜的途径去关怀冷淡和失落的信徒。在副堂装上冷气设备。4月中编印400本“敬拜赞美歌集“。6月上旬推动堂会性三人制篮球赛。

1998年主理牧师为卢凌强牧师。由复活节开始成立晚场崇拜,出席人数有70-80人。代祷查经会由年初20人增至150人。今年也开始推动健身操训练班,共有40位左右弟兄姐妹参与,有30多位毕业此课程。圣经难字密集课程,131人毕业。音乐训练会,50位参加。迷你运动会,95位参加。禁食祷告会,于受难节举行,共有400多人参加。参加者灵性复兴,多人病蒙主医治。

在诗巫再也布道事工的进展:
  • 进行分发福音单张,调查及分发邀请卡。
  • 4月15日开始每一次的聚会,在张延明夫妇府上。
  • 每周三轮流在会友府上聚会。
  • 8月2日聚会地点迁至门牌5A一巷B.
  • 8月2日正式开始每主日上午8时正的崇拜。
  • 人数平均为25位。9时30分的主日学学生有63名。
万年烟布道事工
  • 经过考察后,在10月28日晚上进行聚会。11月份举行电影布道会。12月份举行音乐赞美会。
  • 圣堂会众座位已全面装上跪垫。
  • 铺一条健康人行道,装上一架冷热饮水机。
  • 每主日崇拜后有售卖圣经、卡带及礼品等。
  • 开始筹备圣堂装修及冷气设备,筹到14万元左右。
1999年响应年会读经运动,有137位读完一遍。与本教区其他堂会配搭每月一次万年烟布道并设立主日学。周四祷告查经会平均有150人出席。11位信徒参与由教区宣教执行会主办之初级伊班语学习班。在经济上帮助西马猪农。探访老人院,关心慰问丧家。有6位老师前往万年烟办假期圣经班,学生有44位。恳亲会出席人数有70多位。

儿童布道会:老师们每天在旁晚绕圣堂祷告一个星期。出席儿童(9岁至12岁)有173人,全体接受主为救主。圣堂装修及冷气设备由7月开始并在年尾完成,全部花费45万以上。装修期间,早上7时及9时30分的二场崇拜改在主日学所举行,晚场7时的崇拜改在副堂举行。三场的崇拜人数仍保持500人左右。

2000年,从3月开始早场崇拜由原本的两场改为一场,时间是早上8时,晚场仍然在7时。1月正式成立吉他队,且在崇拜赞美时光中伴奏。每日晨祷由1月3日开始,每早晨5时30分至8时开放圣堂给会友祷告,参与者有40位左右。每主日的晨祷会:时间由7时15分至7时40分。出席人数只有50位左右。7月2日举行圣堂装修感恩会。9月25日,一行32人的乐龄弟兄姐妹前往福建仙游莆田寻根及宣教。万年烟布道事工仍积极推动,建堂筹款工作在进行中,已在9月头举行动土典礼。
推动并进行:读经运动、背诵百周年经节圣经金句比赛、领会及翻译员训练会、受难周奋兴培灵布道会、受难周禁食祷告、受难周20小时连锁禁食祷告、8月31日24小时连锁禁食祷告等。至11月12日读完圣经一遍有83位。月份奉献增加41。23%。

待续。。。

Wednesday, September 12, 2007

福源堂史略



福源堂创始於1905年。富雅各教士由新珠山迁居本市福华公司店屋内。讲学并聚会。1908年,富教士在爱莲律,购地建盖楼屋,上层为教士住屋,下层为学校教室,内辟一厅,为崇拜之所。每逢主日所有会友,皆聚集於是厅礼拜听道。历数年富公夫妇,迁居新购之屋,将原有之楼屋全部设为女校,名为毓英女校。其大厅侧旁是福源堂。直至1924年,本处长老黄景和及刘克望,本处传道林守骃,徐振南,卢亨纯等出而倡建圣堂。到处募捐,时适有一位美国寡妇为纪念其亡夫而奉献一笔巨款为建筑费,故本堂英文名称"MASLAND CHURCH" 逐建巍峨堂宇於今址。翌年落成适在本会举行银禧纪念中,行献堂典礼,由卢会督主持典礼。

本堂历任传道者,首为黄景和尹望生陈真信戴向诚刘克望林保真戴香连江廷铨叶见元。新堂建立后,继任之传道者,首为黄治基牧师职3年,病殁星洲。由地方传道卢亨纯代理半年,此后凭林保真林利根李学贤刘扬珍,相续为主任传道。1941年,日本统治期间,由本处牧师姚崤钦,本处传道陆颂圣林开臻,女传道詹焕珍,协同维持堂会圣工。1946年,教会复员后,相续之牧师乃姚崤钦林志士陈修齐。至于历任女传道有王曼月陈壤金黄淑媛詹焕珍林裕先

本堂事业颇呈兴盛之气象。
(一)主日学校,正式成立于1915年,历任校长,富雅各师母任期最长,次为夏慈路师母在任5年。再次为陆颂圣校长,亦历5年。在陆校长主办下,成绩优佳,罗致有经验教师,分科教授,每主日出席学员,平均200人以上。

(二)青年团契其前身为务德会,组织最完善,於1936年,由主席林开臻,订章程,征求会员,因而会务大兴,林开臻任职3年,后由卢义濡续之,沦陷期间,会事停顿,复员之后,依照本会法规,改组为青年团契。首任团长程光培,第二任团长刘子钦,第三届第四届联任团长姚炳华,年来规模宏大,成绩斐然,尤其创办义务夜校,来学者百余人施惠失学青年,能解除文盲之苦。

(三)妇女服务会,创於1938年,在夏慈路师母主持下,年有进展。日本统治之时,会事暂停。1949年,由麦师母提倡恢复,照章组织,先后任会长者,林裕先师姑黄淑英师姑

1948年美以美(Methodist Evangelical Mission)会改名为卫理公会福源堂。1955年,本堂开始英语崇拜,地点在神学院礼堂,使那些受英文教育者也有机会听福音。1968星马卫理公会脱离美国差会而自治,同年10月18日马星基督教卫理公会砂拉越年议会第一届年议会假本堂开幕。

1969年3月9日座落於布律克福源堂新圣堂举行落成奉献由叶金豪会督主礼,余泽瑞会长钱剪彩,共耗资45万6千元。1978年本堂在乌也路16哩分设布道站,会友日增,该布道站於1984年升格为牧区堂会。1979年开辟拉让花园布道处,信徒激增。1983年升为堂会名“锡安堂“新圣所已於1984年3月3日由方中南会督主持动土典礼,并於翌年落成。

1983年鉴于行政上的需要,实行三堂分治,各具执事会。本堂执事会立即发起修建堂所,添建一大讲台深16尺,地板和座椅全部换新,屋瓦改用“实宾迪“,轻而且固。一共耗资16万元,於同年12月3日恭请方中南会督林忠诲会长,张超英教区长,主持落成感恩礼拜。同年出版堂讯。

1985年将副堂添连高一层计有会议室,妇女会,成年,青年,少年,牧职,主理牧师,主日学等办公室各一间印刷室,一间会议室设冷气共花12万4千元。1986年本堂侨南坡设万民布道站,该站发展迅速,於1990年尾得年议会批准升为正式堂会。1986年修建钟楼共花8千5百元,并创设堂会图书馆藏书约2千本。

1987年堂所装置冷气及装修门窗等。1988年由成年团契发起将副堂装上冷气共花4万元。1989年牧区议会通过在原址重建圣堂以适时代之需求。预算耗资180万元。1200个座位。1990年应年会布道团之倡议将副堂命名为“宋尚节纪念堂“以纪念宋公於1936年在本堂开奋兴大会并设布道团至今。

经过数年之筹划,於1993年中正式启动新圣堂的重建工程,至1995年初,一座巍峨堂皇之圣堂已立于拉让江畔,取代使用68年的旧圣堂。同年3月16日特请会督Dennis C.Dutton主持新圣堂之落成奉献感恩礼拜,此外募款的工作也圆满达成,真可谓双喜临门。

建堂工程由顺合建筑公司承建,建筑费为270万元。若加上内部装修和购买相关配备,总共耗资300余万元,全数皆由本堂爱主之牧者、执事及全体会友们热心捐献而得。

於2000年增购一台多功能LCD Projector(配合电脑科技),充实崇拜气氛及讲台的信息。积极筹备扩建教育楼多年,以舒媛本堂硬体设备捉襟见肘的困境。有关图案已获得有关当局批准,此后将致力于筹划建筑经费,初步估计建筑费加上装修及添购配备,约需马币1千万元。

主日崇拜是教会生命力的透视。1990年开始至2000年,崇拜人数整体来看增加不多。於1990年的1559人至2000年的1786人。当中在兴建新圣堂时,人数反而减至最低1252人(1992年),其中最大的因素是临时崇拜场所的窄小和泊车的不便。此现象在建完新圣堂后就改变,人数突增。

教会中有各年龄阶段的团契,由乐龄团契到儿童团契,有近一千人的弟兄姐妹在不同团契中成长、参与圣功、操练恩赐和分享爱心。主日学是教会提供生命教育的中心。从统计来看,1990年初有1792名,至2000年仅有928人(其中包括700多名儿童主日学和200多名的成人主日学)。人数下降原因很多,其中最大因素是诗巫各区也兴建了多间教会,人数分散。

会友总人数在10年内的增减率十分明显,二次降至4200人至下。1990年的会友人数为4902名,2000年的人数为5329名。其中因素复杂,不过可显出灵命栽培的重要。

为了强化布道事工,1993年起开办三元福音布道课程。为了巩固初信者信仰基础,于1998年开办初信栽培课程。两者的果效显着,既增加了受洗人数也协助初信者扎稳信仰的根基。目前三福布道人员共105人,初信栽培员共45人。

教导并唤起信徒的读经祷告生活是本堂一大挑战。自大力推动读经运动以来,约有半数信徒读圣经一遍;晚祷会人数也由三年前之70-80人增至今日之180人。唯晨祷会人数无大突破,仅约25人。

1995年开始推动“门徒(一)“课程,主要目的是提升执事、团契职员和其他事奉人员的委身精神。1999年更增加“门徒(二)“课程。目前上过“门徒(一)“的学员有257人及“门徒(二)“有51人。成年主日学是本堂多年来的主要训练系统,目的是使学员们有方向、有目标地进行课程学习。成年主日学学员人数最多时达250名(1999年),目前不足200名。儿童主日学学生人数较稳定,一直保持在600-700名。

于1992年成立初级成人团契,因吾会尚未有初成章程,故初时附属于成人团契。目前已是独立肢体,且发展迅速,每周聚会人数约达100人。于1994年成立女少年军。初时仅得军员18名,目前2000年增至近百名。又于1999年增设男少年军,人数于2000年为45名。

由2000年开始,将爱莲街青团、毕理青团和南兰律青团合并并以小组方式来推展团契的生命与事工。成团也已于2001年3月进行小组化,其他肢体也将会以小组来栽培灵命及引人归主。已进行小组之青团和成团效果令人满意,契友人数和奉献上都有显著的进步。

宣教的圣工因著年会宣教部有积极的工作目标,本堂也因此尽力参与。从主日学开始教育有关宣教的真理,同时鼓励儿童们作金钱奉献支持宣教工作。堂会积极支助每年三位的青少年进卫理神学院参加为期三个月的短宣课程。每年7月是宣教月,注重教导全体弟兄姐妹对宣教的认识和关怀。在众信徒积极回应下,本堂至今认领了三位宣教士以及在泰北建立了一间教堂“万民堂“。

教会也栽培了许多有事奉委身心志的信徒,他们继续投入教会的事奉中。神也特别呼召了青年人进入神学院装备成为全职的工人。有些已经在教会担任传道职份。教会需要有更多人经过训练,投入事奉,使教会的事工更有生命力的成长和效率。执事会积极寻找和鼓励人参与神学院所办之课程。

一下为历届之牧者、传道名单:
1905年:首任黄景和,续之为尹望生,陈真信。
1912年:戴向诚。
1913年:戴香连。
1914-1918年:刘克旺。
1915-1918年:林宝真兼任教区长。
1919-1920年:江延铨。
1921-1923年:叶见元。
1924-1928年:黄治基
1928-1929年:卢亨纯(地方传道)
1929-1930年:林宝真,女传道王曼月。
1931-1934年:林利根,女传道陈怀金。
1935-1936年:李学贤,女传道黄淑媛,至1938年冬。
1937-1941年:刘扬珍,女传道詹焕珍,1939起。
1942-1946年:本地牧师姚峭钦,1946年教会复员刘扬珍由星回来,于12月3日离职回国。
1947年:姚峭钦,女传道詹焕珍于5月9日回国。
1948-1949年:林志士,女传道林裕先,王云飞(1949年)。
1950-1954年:陈修齐,女传道林裕先至1954年二月,三月邱銮英。
1955-1963年:林志士,女传道许玉英,许秀珍(1957年起)。
1963-1965年:黄履和,林忠训,许玉英,许秀珍。
1966-1968年:黄履和,黄巧月,许秀珍。
1969年:黄履和(兼教区长至1974年),黄巧月,陈联敦,许玉英。
1970年:黄履和,黄巧月,陈联敦,女传道陈慧敏,丁一飞。
1971-1972年:黄履和,陈联敦,李剑光,陈慧敏,妇女并儿童工作陈如芳。
1973年:黄履和,陈联敦,李剑光,陈慧敏,黄孟祚,妇女并儿童工作陈如芳七月往古晋,八月由陆颂平代理。
1974年:黄履和,陈联东,陈祥琳,陈慧敏,黄孟祚,朱新进七月起,妇女并儿童工作陆颂平。
1975年:黄履和,陈祥琳,黄孟祚,朱新进,陈慧敏。
1976年:黄履和,陈联东,陈祥琳,黄孟祚,朱新进,陈慧敏。
1977年:黄巧月,陈祥琳,周永生(兼)萧招和(兼)卓家祥(兼),陈慧敏。
1978年:黄巧月,周永生(兼
)萧招和(兼)卓家祥,陈慧敏,陆颂平。
1979年:黄巧月,林文立,萧招和,卓家祥,周永生(兼),陈慧敏,刘子珍(妇女儿童工作)
1980年:黄巧月,林文立,刘锦云,卓家祥,周永生(兼),陈慧敏。
1981年:黄巧月,林文立,刘锦云,卓家祥,陈慧敏。
1982-1983年:周永生,夏长华。
1984年:周永生,夏长华,刘世暖,黄玉芬。
1985年:周永生,王育新(兼),黄玉芬。
1986年:周永生,江昌龙,黄玉芬。
1987年:周永生,江昌龙,卢凌强,刘慈瑜(8月起)。
1988年:周永生,王秀馨,卢凌强。
1989年:周永生,吴佳德,王秀馨,许小珍。
1990年:张超英,吴佳德,许小珍,邱智祥,陈联麒。
1991年:张超英,邱智祥,郑仁忠。
1992年:郑仰高,陈秀金,陈家兴
1993年:郑仰高,陈秀金,彭能顺
1994年:郑仰高,刘慈瑜,彭能顺,许光福。
1995年:郑仰高,刘慈瑜,许光福。
1996年:陈泽崇,刘慈瑜,吴庆资,林顺英(兼)。
1997年:刘慈瑜,陆同佑,吴庆资。
1998年:刘慈瑜,陆同佑,陈朝强。
1999年:江昌龙,陆同佑,黄敬胜。
2000年:江昌龙,陈秀金,彭能顺。


档案取自:
砂拉越基督教卫理公会50周年纪念刊
砂拉越基督教卫理公会75周年纪念刊
砂拉越基督教卫理公会90周年纪念刊
砂拉越基督教卫理公会100周年纪念刊

Monday, August 13, 2007

新安堂史略

六厂分布图(1901年)

1901-1903年的新安堂

1903年由福州垦民建造在诗巫新珠山的第一座卫理教堂

新安堂1921-1946年(山上),1946-1978年(山下)

右为1950年重建之新安堂。左为建在山上之光安学校

新安堂外观(1979-2007)

新珠山位于诗巫市北隅,间有红河横贯,土人称为SG.MERAH. 她乃是从中国来砂拉越的福州人于1901年在垦场所创立的第一间教堂。第一批72人与第二批535人的福州人是在1901年来到诗巫。第二批中200馀人在王士来登岸,所以只有300馀人从诗巫巴刹步行到新珠山。垦场第一次主日崇拜是在1901年3月17日在第四厂举行。那日,黄港主招集全体成人一同敬拜主,由万会督(BISHOP WARNE) 讲道。万会督是由星洲随同第二批人到诗巫作客。

1901年垦场的教会组织还未形成,所以主日崇拜是由几位基督徒轮流负责证道,如:刘冑基吴銮士张子超刘树铭黄荫南尹望生。按邱钟祥传道最初两年,信徒们是在第二厂举行。所谓厂就是外貌如伊班人的长屋之建筑物。这第二厂的位置今日便是新珠山河边的儿童游乐场。这块地由政府发展成为福州人登陆诗巫垦植的纪念园。1902年从新加坡来的卫理公会教区长卫斯特牧师来到新珠山及下坡一带巡视之后,正式委任学者刘冑基先生为新安堂首任传道。那时诗巫只有两大牧区,即下坡与新珠山。教会组织于1902年才逐渐成立。

1903年富雅各牧师受马来亚年议会委派为砂拉越宣教士而驻新珠山新安堂。那时富教士是住在第五厂旁边的新安堂,位置在今日河边的卫理福善社。圣堂的屋顶及墙壁都是用亚答叶盖成,但圣堂里面的柱子及梁是用红柴及松马油木板建成。其实他不仅是圣堂,而是分隔成圣堂(不是主日时是小学校舍),富教士宿舍及传道宿舍。当时,黄景和先生为本堂传道。1905年富雅各牧师移居市区,学校亦随之迁出。从1905年至1920年新安堂又恢复了当年由几位地方传道兼教员轮流讲道的情况。这些传道是尹望生刘克望黄爱珠黄荫南蔡朝霖

1921年刘冑基传道被调回新安堂,当时会友们觉得堂所已过于狭小,便选六位执事代表新安堂向住市区的富雅各牧师表达要买地建圣堂。他们当时用了拉者时代的193元买下目前堂址的小山及周围的地共一英亩。执事们把小山顶上的警署改为圣堂,从此新安堂便在这片土地落地生根,直到今日。从1921年继刘胄基先生之后担任传道者有黄尚辉谢柔治郑大犹诸位先生。1933年刘云安牧师来新安堂牧会。1934年光安小学与新安堂分开,13年后从河边(旧堂址,今福善社处)搬到山上再次与新安堂结为一体。光安小学是新福州垦场的第一间小学。

1936年王继贞牧师从中国来直接担任新安堂主任兼小学教员。1937年黄贞明牧师从中国来新安堂代替回中国继续深造的王继贞牧师。1941年会友们发起筹建一座双层建筑物于山脚下,并称为富雅各纪念楼。原本会友们是把上层立为纪念楼,把底层当着圣堂,但刚建好还未启用,于1942年便被日本军占领。在这3年9个月的日子里崭新的建筑物变成日本军的粮食仓。小山上的小学则被日军改为办公室、站岗、疗养院及兵队进行训练的场所。

日治时代新安堂的主日崇拜是在新珠山菜巴刹对面的旧福善社柴屋里举行。黄贞明牧师在战乱期间仍然忠心耿耿逢主日便从伊干江下游来到新珠山福善社证道,并且一年举行圣餐两次。自1945年光复后,本堂获得美国卫理总会复兴援助款,由执事陈增辉、黄仁祖、陈招兴、陈招发、黄启英、黄启美、卢娇英、张球英、陈碧玉诸兄姐筹建新圣堂于山脚下。1946年落成,续又盖牧师屋。当黄贞明牧师于1948年被调到南村而离开新安堂,林志士牧师由1948年至1951年在新安堂服务。陈修齐牧师王云飞先生亦曾在这段时期协助传道一阵子。

1952年何受良牧师来到新安堂。他是一位精锐的笔兵,是教会的文字工作先锋之一。他担任新安堂牧师总共11年(1952年-1962年)任期间青团非常活跃,曾多次演剧成功筹到建设新安堂篮球场的经费。1954年新安堂唱诗班成立。1957年新安堂被编入我会新成立的晋新教区。驻新安堂的何受良牧师担任这一区的教区长数年。1963年黄贞明牧师再次被派到新安堂牧会至1970年。1969年幼稚园委员会成立,由黄启美、张本卿及陈天明诸位先生带领办校事工。1970年新安堂幼稚园成立,并命名为张公彬纪念楼,因为这校地是由张老先生于80寿辰时献给新安堂。

从1971到1976年,王继曾牧师重回到新安堂。王继曾牧师于1973年在顺艾安都工业区倡办布道站兼主日学,由新安堂会友负责推动有关工作。可惜一年之后因店位无法续约而告终止。那地区的儿童改在刘德生先生府上上主日学至1991年。1976年开始在德圣路乐士里多比中学推行学生团契。1977年陈联东牧师来牧会,并成立堂会性查经祷告会,约20人参加。

1978年将木板圣堂拆下来改建钢骨水泥的圣堂。同年10月执事部邀请邓玉岐会长举行动土礼,并在1979年11月28日举行隆重的献堂礼。方中南会督受邀请从西马来到新安堂主持奉献礼。

1981年郑仰高牧师成为新安堂主任。80年代是新安堂会友人数增加最多也是最快的一段时间。其中最大的原因是诗巫住宅区从人口密集的市区转移到后洋西端及德圣路一带。1985年图书馆及少团诗班成立。1986年新安堂,买了西端花园一间角头间排屋成立西端布道中心。从1987年开始新安堂设立华语场崇拜,所以崇拜共有两场。儿童诗班也在这一年成立。1988年7月开始张超英牧师由年会派到西端布道中心负责牧养工作及配搭将布道中心直接升格为堂会事工。1988年9月18日在这布道中心开始了第一场主日崇拜。同年11月西端布道中心经年会通过升格为堂会,取名怀安堂。

从1989年至1991年黄朝邦牧师担任主任牧师,代替已在新安堂工作8年的郑仰高牧师。1988年新安堂堂讯创刊号在黄祯茵执事主编下出版,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献让后来者了解新安堂的历史。

1990年新安堂购买正开路的一间角头排屋成立宗教育楼,耗资近14万马币。1991年篮球场再次进行修建,耗资三万七千马币。从1992年到1993年蒋元祥牧师任新安堂牧师。为了让会友们不受到婴儿的吵闹及哭声而影响崇拜,并在圣堂楼上设立隔音室。

踏入90年代,新安堂在牧区方面的成长多集中在联邦大厦周围的住宅区。崇拜人数从1990年的380人增加到2000年的600人。继蒋元祥牧师之后新安堂的牧师有陈联麒牧师(1994年-1997年)、徐孝彰牧师(1998年3月至6月),胡新汉牧师(1998年-2000年7月),谢在娟传道罗美慧传道(2000年)。

档案取自:
砂拉越基督教卫理公会50周年纪念刊
砂拉越基督教卫理公会75周年纪念刊
砂拉越基督教卫理公会90周年纪念刊
砂拉越基督教卫理公会100周年纪念刊

Thursday, August 2, 2007

开叉港真神堂






真神堂位于诗巫下游,巴老与民丹两地分叉之处,该坡原名实坪里巴安(译音),侨界中人呼为开叉港,相沿於今竟成为新福州垦场农村之名称焉。
1921年本堂 劝士黄其禄,倡立教会,每周在其家聚集崇拜,每主日由热心会友及本处传道轮流讲经。翌年又倡立同光学校以教育子弟及简陋之真神堂为崇拜之所,歴聘陈鹤龄彭承恩邱忠祥杨守康黄承惠等,为教席兼传道职。1927年,热心信徒郑应木先生,自动奉献园地三英畝,以为本堂教会产业,又蒙富雅各教士津贴建堂费,余由地方坡众捐助,并种植像园之资,真神堂之基得以建立焉。从此布道与教育并行,经济关系,既由教师兼任传道工作,教友事工亦頗有进展,嗣有地方传道黄承惠者,曾两度出任义务传道,前后6年,信友年增,教会兴旺。

1937年,姚崤钦牧师来主斯堂,改造圣堂,添建校舍。倡收圣日捐,设立务德会,及拜四晚家庭祈祷会,教友灵性因而增长不少。至日军南进统治期间,刘云安牧师离任,前两年由劝士黄敏辉主持会务,后三年由地方信心会友之生活,奉献米栗,聘丁为樑住堂传道,以致堂门大开,宣传福音因而不息。1947年,教会复员,委任刘信庸牧师为本堂专任传道,会务复兴,蒙总会津助,建牧师屋一座,1948年至1949年,在陈修斋牧师忠勤主理之下,会务益行发达,并修理圣堂焕然一新。

1950年,张英琳受派本堂为主宣劳,赖各执事同心合作颇有进展。1951年至1952年,系赵玉珍代理。1953年及54年由王贞钦代理。至1955年及1956年派林向德主理兼攻读道学院。1957年林牧调任木桂兰工作,教会乃派陈元旺牧师为本堂及十六公司保惠堂兼木诺诗里玛学校为布道圣日聚会之所。至1965年,下季由黄广智、甘登海及卓友钱、黄敏辉、张彩云、许爱莲并陈元望等组织筹建牧师楼一座,耗资八千四百元之则,是年冬救主圣诞日落成典礼。次年陈牧调砂临港及加拉知两堂工作,本堂由林国强牧师主持会务。至1969年,由黄广智、甘登海、吴世豪及林国强发起筹建新圣堂。由黄广智主席,副甘登海,文书林国强,财政卓友钱等。由郑家兴承建深六丈阔二丈六尺耗资三万余元,又添建钟楼一座,至1972年4月落成,加置讲台,添椅桌,又耗资一万八千元。筑大江边河堤障物又耗七千余元。由总会津贴六千元,政府津贴三千元,林鹏祥津助四千元,余由本坡外坡募得二万七千元左右。至1972年,2月20日举行钢骨水坭落成奉献,由余会长主持典礼。

1975年会友传道余清传到任时开叉港牧区大约只有10余家,青少年团契大约有20人左右。余清传传道是半时间传道,每星期六下午由廿四甲坡搭摩多船来开叉港,有时有巡家,傍晚主理青少团聚会。主日崇拜在早上九点举行,有时也担任主日学的教导工作。主日崇拜的出席人数有10位左右。余清传传道在真神堂传道4年。后由陈淑美传道担任传到到1989年。1990年则由刘莉兰传道担任。1991年由詹丽妃吴庆资神学生担任。主日崇拜在下午1时正开始至2时,出席人数平均只有7,8位。

於1991年经过会友们同心,把真神堂重新粉刷,圣堂重现美丽雅观。圣堂后的牧师屋备有电流供应,很是方便。真神堂是建筑在离拉让江边不远的地方,每日有很多快艇上下,岸边经过浪的冲击,岸边的泥土渐渐崩去。经过会友弟兄姐妹同心协力买材料修理岸边,以阻止风浪的冲击。

1992年由余响明神学生担任。1993年则由陈石兴神学生负责。当时主日崇拜认识仅剩4位老年人。1994年由卢鸿恩牧师代理。1995-1996年由陈淑美传道担任,主日崇拜只剩2个家庭。因此只维持一对一的家庭礼拜。因着环境,坡民的搬迁故真神堂也在该年画上了句号。









Tuesday, July 24, 2007

富恩堂史略



富恩堂与士来小学创建於1924年秋。由诗巫垦场元老,已故侨长刘家洙,独献基地三英畝,并邀请刘忠明、吴宜仕、罗开林、刘福昌、刘家香等发起筹建,并得富教士津贴百余元。草舍建成,为教育与崇拜之所。越二年,由于刘侨长领导开垦有方,因而人口剧增,原所不足应用,於是刘侨长再次发起筹建,又蒙富雅各教士津贴千余元,一座頗具规模的圣所及校舍建立於鹅江之滨。之后张伯仁、郑友敦、刘新昌、李晁盛等,该系历届有功之士。

自创办起历任本堂宣道师为林存忠(即士来小学第一任校长)、郑仲明刘云安王升光刘兆基许香远官启迪许自忠刘我基。日治时期 - 1942-45年由郑友敦张伯仁刘忠明李晁盛四位信徒义务维持会务,轮流主理崇拜,发扬基督精神,诚堪称许。

1945年斯地光复,本堂牧者为林启显王明耀余泽瑞李晁盛黄回章诸良牧,皆为主忠仆,克己服务与执事部同心合力,促进教会之各种事业。李晁盛先生历任士来小学校长达二十余载,直至1951年,李先生对本堂会奉献尤多。

1952年本堂主理为黄履和牧师。黄牧师为人诚恳,灵性高深,曾进修於中国南京金陵神学院,夫人郑圭耀女士,精医理,富爱心,夫妇同心协力,会友灵体得以照顾,教会兴奋。1958年黄牧晋升为诗巫教区长,工作繁重,1960年会督特派陈惠芳牧师为助理。陈牧系诗巫神学院第一届高材生,能歌善舞,更擅长手工艺,对青年团契及妇女会贡献尤甚。

1956年政府新教育政策实施,新建校舍必须与圣所隔离,时林文绍先生为士来小学校长及堂会领袖,逐即发起筹建新校舍及新圣所,后征得卫理产业部同意,并得邓文逊、邱文光二教士协助,将原有地皮划分为二,其一以为期25年,每年租金壹元,租借与士来小学兴造新校舍。之后本堂执事刘忠明、林文绍、刘新昌、池家善、刘邦仕、刘福昌、刘乃和、刘邦光、郑作力等与黄履和、陈惠芳二牧通力筹建,一座堂皇壮观之新圣所於1961年宣告落成,荣耀主名。

从此,本堂妇女会、青少年团契、主日学等皆甚活动,会友刘云英、刘云苍、刘云莪三姐妹,郑作力教师,林儒香女士皆为本堂得力助手。

1963年,黄履和牧师调任市区福源堂主理,陈惠芳牧师调任教区妇女与儿童工作。1963年至1975年本堂主理为林光希周玉钦魏维增(义务传道10年)、陈泽崇黄慧如雷立富刘友琴邓登年诸良牧,皆为主忠仆。

1970年本地动乱,村民大量外迁,教会与学校均处于荒凉状态。1975年教会处于无牧驻堂工作,会友迁移过多,使本堂会务级难进行。虽有徐碧光姐妹帮助本堂事工,又得教会领袖林文绍先生帮忙,可是主日崇拜有时无人,只是做主日学而已。

1976-1977年主理陈文杰牧师,家住在双溪美禄,距离工厂往返有30多哩,致堂会事工难以照顾,辛得执事们与牧者合作,使堂会事工能继续维持下去。1978年陈牧师在年头3个月病假中,蒙林光惠姐妹与汤祖勇同工协助教会事工。1979年主理刘我基牧师,刘牧今年退休第三年,应年会派司部之需要继续牧会,然则圣日崇拜人数仍然很少。1980-1981年仍然是刘牧主理本堂,本堂会友及坡民迁居市区过众,而形成真空状况,牧师见机行事,速向迁居本堂会友巡家慰问,家庭礼拜等等彼此联络配搭的妥善。故主日崇拜很少中年人,只有儿童少年10多位联合主日下午聚会。

1982年富恩堂形成少年主日学式圣日崇拜。所有捐项皆来自市区。1983年代里卢鸿恩传道,仍然只有主日学工作。1984年代理池月云传道,停顿多年的主日崇拜於同年八月恢复崇拜,大小合共20多位。1985年仍然是池月云传道负责,主日崇拜人数也有增加,妇女会是得力的助手,常与牧者出去巡家及探访。1986年代理许小瑜传道,主日崇拜人数有15位左右。1987-1988年代理陈淑美传道,一共有六家会友,仍然持有主日崇拜及主日学。

1989年年议会派司部没有派传道在本堂工作,蒙诗巫神学院安排傅绍如神学生前来实习。当时主日崇拜人数仅剩成人3位,儿童5位。1990-1992年代理陈淑美传道,每月最后主日在圣堂崇拜,出席人数只有4位,其余主日是轮流在会友家庭举行家庭聚会,主日学人数有20多位。1992年开始未有正式主日崇拜,只有家庭聚会,参加人数仅有2位成年,3位小孩。因此该堂也在同年宣布关闭。


美里教区档案 Miri District

教区

教区议会2000-2002;教区议会1985;教区议会1986-1988;教区议会1981-1982

教区青年团契Methodist Youth Fellowship

1999年退修会手册

恩惠堂Eng Hui Methodist Church

牧区议会[1995-2004] 执事议会[1998-2004]

感恩堂Gan En Methodist Church

牧区议会报告书(2001-2005);执事会全年计划报告书(2002-2005);崇拜秩序单(19892000-2004);少团议案1990-19931996-1999;青年团契议案1992-199820002001-2004

恩典堂Grace Methodist Church

JMYF [2001,2002,1991-1998]Christian Education- Sunday school [2001-2004]worship LCEC [2004]JMYF [2000-2003]Boy’s Brigadeothers: Church camp, single camp, marriage conference, youth Church camp [1999-2001]Church camp [1991-1997]LCEC correspondences [1998]English worship committee [1984-Senadin Methodist Preaching centre [2004]Worship music [1990-TMN Tuanku Preaching Point 2001Grecian [ 1996-2001]2010 vision ReviewThe boy’s brigade 2004The girls’ brigade Bulletin [1989,1996-1998]Bulletin [1998-2003]LCEC [1990-1992]LCEC [1994-1995]LCEC [1992-1995]LCEC [1996]LCEC [1996-1997]LCEC [1998-2000]LCEC [1999-2000]LCEC [2001]LCEC [2002-2003]LCEC [1998]LC [1998]LC [1999-2000]LC [2003-2004]LC [2002]LC [1989-1997]

怀恩堂Hwai En Methodist Church

青团周刊1988;崇拜次序单198719887-12),19921989;崇拜次序单1994-19971999;堂讯13-2426-272001-

教材手册

主日学教师训练会19868789;新加坡基督教卫理公会卫讯4集;教区青年团契退修会1988;主日学学校手册1987-1988;香柏树1-16;主日学季刊1-18;圣经营1990-;行政手册1998;领袖培训1997Ulu Baram短宣队;新圣堂落成奉献礼1986;基要真理;2001年辅受年行动计划书;少团福音营第一届,第二届,第三节;少团进修会1989;教区少团职员联合训练会1995;少团生活营19941996;少团精兵营1993;加入教会B5课程;教区青团25周年特刊;堂会简介;妇女会事工手册20032004;牧区议会报告书[1997982000]

悦恩堂Lawas Methodist Church

牧区议会[1992-2004];团[1997-1999];牧区议会[2003-2004;青少年团契[1989-1999];执事会[1992-2003]

林光堂Ling Kwong Methodist Church

牧区议会[1995-2004];执事会会议[1971-1995];执事会会议[1996-2004]Land & Survey of the Taman Kanak-Kanak Methodist 1970-1971;成年团契25周年[1978-2002];青年团契15周年,25周年;2004-2006管家手册,2005年落成奉献典礼,30周年特刊[1963-1993]

美安堂Mei Ann Methodist Church

2000年第二次牧区议会;堂讯20032004;崇拜次序单2002;网页版堂讯2003-2004;堂讯2005[5]Bulletin 1985,2000,2001;爱的旋律音乐晚会[17/8/2002];青年手册2000[1];读经日引1998-1999[1];堂讯 2005 [2]

美恩堂Taman Tunku Metho. Preaching Centre

牧区议会[2006];执事会议案[2004-2006]Bulletin 2000;妇女会议案[2006]

义恩堂Yi En Methodist Church

执事会议案[2005];妇女会议案[2005];少年团契议案[2005] 成年团契议案[2005];青年团契议案[2005];堂讯 [2005] 落成特刊 [1998]

民都鲁教区Bintulu District

恩光堂Eng Kwang Methodist Church

执事会1989-2003;牧区议会1999-2004;青团1988-2000;成团1995-2000;妇女会1995-2000CD执事会议档案;少团特刊1991;青团20周年;崇拜次序单2003;教会手册1990-1991;妇女会1993-1995;少团特刊2001;少团98年新旧同工退修会;少团通讯录1992;亚拉腊山登山记,妇女会特刊1992年;少团议案1992-2002,主日学1993-2000;初成2000;圣堂落成特刊1993;堂讯2001200310周年特刊1997

荣恩堂Gloria Methodist Church

牧区议会1993-2004;执事会1996-2004;执事会1993-1995;成团1995-2004;青团1995-2004;妇女会2000-2004;主日学1999-2004;少团1995-2004Bulletin

活石堂Living Stone Methodist Church

教区,牧区议会 2003;执事会+ 牧区议会[2004];崇拜次序单[2003-2004]

沐安堂 Mukah Methodist Church

牧区议会1989-1997;执事会议案[1996-2001] ;地方议会纪录[1984-19921965-1983];执事会议案[1992-2000]

民恩堂Ming Ong Methodist Church

民恩堂牧区议会1997-1999;主日学[1995-2003];乐龄[1995-2003];妇女会[1995]执事会[1985-19891990-19931994-19971998-2001]

尚仁堂Siong Ing Methodist Church

牧区议会1992-2001;青少团议案1999-20001998-2000;牧职关系1994-1997;执事会1995-20002003年崇拜次序单

达岛布道处Tatau Methodist Preaching Centre

2003年崇拜次序单

Friday, July 20, 2007

真源堂旧堂

泗里街教区档案

泗里街教区Sarikei District

1983,1985教区议会;1986-1988教区议会;1981-1982教区议会;泗里街教区议会 2003

泗里街教区:青年团契 Methodist Youth Fellowship

见证特刊30/11/1981[1本]

辟恩堂Bee Eng Methodist Church

牧区及执事会2000-2003

英吉利里布道处 Engkilili Preching Centre

LCEC 1988-2005

怀仁堂 Methodist Town Church

牧区议会 2003

新怀仁堂Nyelong Park Methodist Church

牧区议会 2000-2003;青团1991-2003;乐龄 2003;妇女会 1995-2003;主日学 1998-2003;执事会 1989-1999;少团 1990-2003;成团 1990-2003

新恩堂Sing Eng Methodist Church

牧区议会[1992,1996-1998, 2002,2005];执事议会[1959-1970];执事议会[1982-1987,1991,1996,1997,2001-2005];青年团契5周年[1965]•青年团契20,30,40周年;银禧纪念刊[1960-1985],青团10周年[1970];堂讯 [1986,1988,1989, 2002]

特恩堂Ter Ong Methodist Church

秘书处文件[1959,1985-1990];青少团议案[1985-1999]

合一堂 Unity Methodist Church

牧区议会及执事会2000-2003

万福达德堂 Wan Fu Tak Teck Methodist Church

少年团契[1986-1992];执事会[1986-1998];少年团契[1993-2000];Minutes:2000-2004;Bulletin 2002-2003,2004

加帛教区档案

加帛教区kapit District:

会友统计表1994年,教区议会[1991-19941997-2001]; 教区青团[1989-1994] [1991-1994],妇女会[1985-1994]; 教区议会[1990-1994]; Medical Board 1990; Penolong Pendaftaran perkahwinan 1985; Annual Report 1984-198 Minutes (kapit) 1985,1989; Medical Council Minutes 1985-1990; Monitoring & Evaluation Scheme 1984; Minutes [1986-1989]; Personal report on individual staff 1989; Sebauh Bintulu 1986; Christs Guest House Treasurers file 感恩会稿件; Trustees 1985; 教区青团[1985-1988]; Durin-Lease of Crown land; 懿光堂 lease of crown land,; 招福堂State land; 福临堂State land; 逸恩堂lease of state land; 天理堂lease of land; 教区议会 1981, 1947-1952, 1966-1972; 财政记录1981-19831980-19881971-1972; 加拿逸教区经济委员会文件1969-1971;教区报告书[1993,1994,1999,2001,2005]; 教区议会19831985; 教区议会1986-1988; 教区议会1982

Chempro

Chempro traveling report [1985-1990]; Travelling written report Sebauh 1986-1983; Chempro minutes Sebauh 1986-1990; Evaluation; Report on Sunday service chempro 1986-1990; Chempro traveling writing report 1985-1990; Minutes 1986-1988;1994

福音堂Hock Ing Methodist Church: 执事会/牧区议会

档案1993-19951990-19931983-1987; 执事会 1958-19771978-19831984-1994; 地方议会 1986-1994; 财政 1987- 1990; 建堂议会 1986; 教区议会 1973-1984; 执事会1992; Joint Committee of the Methodist Church Kapit 1990-1992; Correspondence files 1988-19922; 年议会事务1990-1992

福音堂 Hock Ing Methodist Church: 团契/其他

青团账目1988,青团档案1993,青团档案1985-1993,主日学1988-1990; 少团档案1986-1990,少团档案 1992-1993,主日学1991-1993; 成团档案 1990; 妇女会 1986-1995,妇女会常会节目表,堂丁、书记档案,庆祝圣诞账目 1989,建堂,崇拜次序单 1990-1991.地方议会 1987-1989, Alienation of state land, Building committee 1987-1989, 诗班, Christmas celebration 1987-1989 Shophouse committee 1985-1986,1995, 财政报告[1985-1990], Girls brigade 1977-1989, 奉献记录表 1991-1993, 账目单1985-1988; 布道,基督教教育 1987-1989, 产业管理 1987-1989;执事会 1987-19901989-1992;青少团调查表及青团会员表, 信件 19831972-19821977-1978, 会友决志单;年会青团简介手册 1991-1993, 妇女会灵修手册[1966-19671969-19701976, 妇女会会闻 1990,本地传道证书存底, Girls Brigade 1969-1989, Spiritual foundation girls brigade;崇拜次序单[1986], 马星砂拉越卫理公会各堂交教会;自治基金名录簿, Terms & conditions of service of community Health education motivation programmed of the Methodist Church [1986 revised];妇女会来往簿[1987-1988];信徒入会,受洗卡;Church in Missions Association;信件,杂物;建堂基金委员会[1981-1990];少团第二,三届退修会;主日学教师训练会1965;教区会友事工执行会15周年;少团进修会;少团特刊1987;团契事工指导手册;青团个人布道训练;少团章程及职员须知手册;教区青团观访团1981;受洗纪录;联合举行教区座谈会1976;青团特刊1961;牧师娘退修会1972;年会青团手册

嘉恩堂
Ka Ong Methodist Church

教会档案[1991]

桑恩堂 Sang En Methodist Church

牧区议会[1995-1997];执事会议 [2000-2002];财政档案[1991-1999];产业部 1991-1997 (Deeds,Title papers);建堂基金[1991-1992];崇拜次序单[1991-1993,1995,1997-2001];小孩受洗;妇女会-财政报告[1987-1990];青少团报告书[1998-2000]

民丹教区档案

历史文献部的档案库

民丹教区

教区议会1986-1988;教区议会1981-1982;教区:宣教士信件,教区青团19811989 1987-1989;教区歌咏团1985Miscellaneous 1963。

卫理中学:

Minutes of Methodist Secondary School 1973Education Department 1972;Methodist Secondary School- Education department 1965-1966;Examination 1962-1970;Methodist secondary school 1971-1975;函件 1962-1963Senior Cambridge Examination 1966-1970

东南坡布道处 Tong Nan Poh Preaching Centre

牧区议会1998-2003,执事会19982003-2004

开元堂Kai Nguong Methodist Church

教区妇女会1985-19892;基督教教育组1986-1989;Tulai Medical Clinic 198875周年特刊; 开元堂2010计划与2004年事工计划手册; 2003-2004年教区议会,1989年主日学校手册; 开元堂主日学1981-1985,青年团契1982,执事会1996-2004; Methodist Secondary School-miscellaneous files 1968-1973; 青团1989,少年团契1989,成年团契1981-1985; 上半年牧区会议议案 2004 2004崇拜次序单; 崇拜秩序单(2005

来安堂Lai Ang Methodist Church: 东华中小学

圣经百科全书1,2,3 ,经训类纂; 耶稣基督的启示; 耶利哥围城记; 基要信仰 ; 主日学及查经班手册

基督教之十大教义; 新约历史; 基督眼里的-中庸细新解; 福音与新时代; 基督徒的奉献; 教义神学(上册); 马丁路德; 约翰卫斯里传; 职业青年的学习和修养; 载德生; 圣灵的三重秘诀; 福音百选。

明光堂Ming Kuong Methodist Church

执事议会[1986-2004]

三一堂Sang Ik Methodist Church

执事会及牧区议会1994-2002

圣光堂 Sing Kwong Methodist Church

执事会1994-2004